2016/7/26 作者:佚名
毒蕈又叫毒蘑菇,是一类毒性极强的天然毒性植物,毒蘑菇中的毒素十分复杂,一种毒蘑菇可以含有几种毒素,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蘑菇中。毒蘑菇中的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,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。
蕈类又称蘑菇,属于真菌植物。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蕈类。毒蕈的特点:毒蕈颜色美丽,长有疣状物,表面粘脆,蕈柄上有蕈环,蕈托;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,多数有腥辣,苦,酸,臭味,碰坏后易变色或流出乳状汁。毒蕈类有100种,含剧毒可致死的有10 种。毒蕈中含有的有毒成份很复杂,一种毒蕈可含几种毒素,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中。毒蕈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,往往由于个人采摘野生蘑菇,又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经验,误食而造成。
毒蕈毒素与中毒表现
毒蕈种类繁多,其有毒成份和中毒症状各不相同。因此,根据所含有毒成份的临床表现,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。
1.胃肠毒型
以腹痛、腹泻、水样便、恶心、呕吐、体温不高。潜伏期为0.5-6h。病程短,2-3天,死亡率低。此型代表为黑伞蕈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蕈种,毒素可能为类树脂物质。
2.神经,精神型
导致此型中毒的毒蕈中含有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毒素。潜伏期为0.5-4h。临床表现除有胃肠反应外,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;流涎,瞳孔缩小,脉缓,重者出现谵妄,精神错乱,幻听等。误食牛肝蕈属中某些毒蕈中毒时,还有小人国幻觉。病程一般为1-2天,预后良好,死亡率低。引起此类型中毒的毒素有:毒蝇碱,蜡子树酸,光盖伞素,幻觉原。
3.溶血型
由鹿花蕈引起,有毒成份为鹿花毒素,属甲基联胺化合物,有强烈的溶血作用。中毒潜伏期一般为6-12h,多于胃肠炎症后出现溶血性黄疸,肝脾肿大,少数病人出现蛋白尿。
4.脏器损害型
中毒最为严重,有毒成份主要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,存在于毒伞蕈属,褐鳞小伞蕈及秋生盔孢伞蕈中。此类毒素剧毒,对人致死量为0.1mg/kg体重,可使体内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。含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g即可使人致死。发生中毒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,可达50%-60%。
脏器损害型中毒表现十分复杂,按病程发展分为6期。
a.潜伏期 此型中毒潜伏期较长,一般为10-24h。
b.肠炎期 恶心,呕吐,腹痛,严重腹泻,水样便,伴头晕,头痛,无力,1-2天。
c.假愈期 病人暂无症状或感轻度乏力,但精神骤然好转,自觉轻松如常,给人以假愈现象,而实际上毒肽已进入内脏,肝损害已开始。轻者由此进入恢复期。
d.脏器损害期 中毒严重的病人在发病后2-3d出现肝、肾、脑、心等实质性脏器损害,以肝脏损害最严重。可出现肝肿大,黄疸,肝功能异常,严重者可出现肝坏死,肝昏迷;肾损害可出现尿少,无尿,甚至尿毒症,肾功能衰竭。
e.精神症状期 病人表现谵妄,烦躁不安,表情淡漠,思睡,继而出现惊厥、昏迷、甚至死亡。
f.恢复期 经及时治疗后患者在2-3周后进入恢复期,各症状好转并痊愈。
5.过敏性皮炎型
因误食胶陀螺(猪嘴蘑)引起。中毒时身体裸露部位如颜面出现肿胀、疼痛,特别是嘴唇肿胀、外翻,形如猪嘴唇。还有指尖、指甲根部出血。
预防措施
广泛宣传毒蕈中毒的危险性,有组织的采集蕈类,在采菇时应由有经验的人指导,不采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,特别是要教育儿童尤为重要。提高鉴别毒蕈的能力,熟悉和掌握各种毒蕈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,再根据当地群众的经验来鉴别有毒蕈类,防止误食中毒。
排毒方法
目前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。如果不慎食入,应尽早通过催吐、洗胃、导泻、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。家庭催吐可用手指、鸡毛、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,并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。
咨询电话:0830-6253144
主办单位:叙永县人民医院 地址: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和平大道612号 Copyright ©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
技术支持:四川机构网 四川绿之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ICP备案编号:蜀ICP备16015648号-1